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 我要捐助
    • 项目介绍
    • 专家智库
    • 志愿服务
    • 关于我们
  • 新华生涯教育
    • 1对1咨询
    • 生涯访谈
    • 师资培训
    • 生涯营会
    • 共读社区
    • 生涯践行
  • 新华心理健康
    • 心理研习营
    • 心理督导
    • 心理读书会
    • 心理益合集
    • 心理开放麦
  • 新华品格教育
    • 珍珠社
    • 体验式教育
    • 育珠故事
    • 名师讲堂
    • 教案汇编
    • 珍珠成长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专家观点
    • 访谈对话
    • 线上直播
首页 › 未分类 › 《家道传承》之童蒙养正

《家道传承》之童蒙养正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4年前发布在 未分类
2,142 0 1

12月12日(1)

  • 1.“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这些话告诉我们,一个人长大以后,他的命运是福是祸,其实不是随机的,看什么知道?看他的善与不善,善有善的未来,恶有恶的未来。人生,有人生活得很幸福,有人过得很不幸,幸福与不幸都是果,幸福的因,在善;不幸的因,在恶;传承了几千年的道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包括我们的孩子的命运,如何您种的是善因,将来得果就是幸福,如果种的是恶因,将来的果就是不幸。
  • 关于孩子命运,通常有两种见解:第一种,认为孩子必须善良,这个善不是一般普通的好人,而是真的去行善,真的做到了善,不是我们普通的概念,而是能够行善、积善、能够真孝、真爱国、真利他。第二种,认为孩子学习好就命运好,学习好本生不是错,但它不足以支撑未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习好的,祸国殃民,身败名裂的。在古人看来学习好是用来把善做的更好。

12月13日(2)

  • 小孩子的心性是本善的,本善中又带着习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谈到:孔孟之道与大乘佛法的精髓,都是在于肯定本善、本性本觉,以仁慈博爱化导一切众生,教人应当互相尊严、互动敬爱、互相照顾、互相合作;这就是本觉本善的自然流露。众生迷失了自性,变成了不善不觉,就是自私自利、本性却没有变,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所以必须给予教育,教之返回自性。
  • 心,它有善,也有习性,心当中带着真善美,是它本来就有的,也带着贪嗔痴,这个是它沾染的,所以我们把这种心叫做童蒙。
  • 小孩的心的思维模式的特征,心是一直用苦乐作为抉择,它对于乐特别喜欢追逐;它对于苦一再逃避,这就是孩子的心思维模式。小孩子和我们大人不一样,他完全跟着心走。遇到苦他一定会逃掉,遇到乐一定会往前走,他没有那么多分辨。这个状态也叫童蒙,他没有更多的理性思维,只是最简单的苦乐辨别。

12月14日(3)

  • 小孩子是非理性思维,叫蒙。他是按着心走。人在十二岁以后基本可以听懂很多道理了,到十八岁以后,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了,它偏重于大脑思维。
  • 心的两种特征:第一,心有本善,又沾着习性,它的本善是真善美。它的习性小带着贪嗔痴的。第二,它喜欢快乐,逃避痛苦。它是心的特征。其孩子和大人之间各有优劣,有的时候,孩子的真道美可能超过了大人,大人的贪嗔痴可能多于孩子,只是大人理性比较强,因为年龄决定的,所以孩子你不能轻看他。

12月15日(4)

  • 1.可以让孩子怎么样学习?乐学!因为快乐更加喜欢学习,越学习越快乐,越快乐越学习,将来就是一个爱学习、有好习惯的孩子了。孩子心变了,形成了心灵的正向记忆,然后才能贯通整个人生。孩子越是小的时候越要在心上调整,小孩子教育不是着急做知识教育,重在调这个心,就像调整电脑的源代码一样,不要形成心的痛苦记忆,形成的一个心的美好记忆。
  • 作为父母和老师,必须要建立起清晰的因果观。他非常清晰的知道一个人的善恶和未来命运的这种关联,然后帮孩子建立起利他式的思维和行为。一个人在世界上,如果他不懂得利他就很难实现自立,实现自立的根本方法就是理他而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建立起来。大多数父母关注的是:我的孩子,今天得到了什么,而有智慧的父母关注的是:我的孩子,今天付出了什么?

12月16日(5)

  •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那么,各位家长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吗?好习惯有两个标准:一个叫自立,一个叫利他,我们作为一个妈妈,有没有在孩子自利和利他上真的去用过心、努过力?有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很重要的。
  • 第二,父母和老师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而不是用大人的思维模式来评判孩子,这会形成矛盾。孩子的心可能比我们还干净,有是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中,所以他听道理、思辨,没有那么快。一年级的孩子不懂纪律很正常,没举手就出教室了很正常,坐姿不端正很正常,上课不认真听讲很正常,您不要觉得那是问题。如果您把它当作问题,那是成人的視角,这些是孩子本来的状态,叫重蒙,所以才需要我们来教。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拍桌子瞪眼睛,对不起!
  • 我们对于教育的基本常识都没有了。大人会说“你应该”,而孩子说“我不知道”。大人总是用“你应该”来推断教育,这是大人的思维。孩子是迷茫的,想上进又不知道怎么办,结果您越吼他越慌。用大人的思维教孩子,还是用孩子思维教孩子,这就是教育专业化的一个重大分水。您要注意,每天您跟孩子在一起时的说话特征,说的是大人的话还是孩子的话。做家庭教育,首先把“你应该”这几个字放下。
  • “我认为”、“你应该”,很多家长基本都是这六个字,然后事与愿违,埋怨孩子不听话、不好教,这是我们方法出了问题。

12月17日(6)

  • 1.孩子得到什么和孩子付出什么哪一个更重要?付出!这个弯如果您转不回来,孩子不好教,完全是顺着欲在走,最后坏习惯形成了。错误的心记忆,错误的源代码,在欲中乐,在乐中欲,乐和欲已经完全勾结在一起了,后长大变成一个浑身欲望的大恶人。
  • 父母知道孩子千万不能做恶,一定要行善,但是父母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就是强制,简单基至是粗暴,逼着孩子善,每次善之后带来的全是痛苦。最后孩子非常讨厌传统文化,讨厌读经典,讨厌学《弟子规》,因为带来的全是痛苦。

12月18日(7)

  • 1.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和上进心”。教育讲求方法,如果想让孩子喜欢某个学科,需要调动他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个心如果从小被伤了,他对这学科就会厌倦。孩子小的时候,我不建议过多考试。如果非要考试,不要拿来伤害孩子,考一次伤一次,考几次以后,孩子再也不学这个学科了,因为考试只是证明他很笨。
  • 教育要在哪里下手?给她快乐。快乐来自于哪里?自尊心、上进心、自我尊重感。让她去掉恐惧,不要使用恐惧来教育孩子。坐好了,坐不好我打你,哎呀,她一坐就想到打。小学教育,尤其一到三年级,主要是培养快乐,建立一个正向的思维心记忆,这是最重要的,然后オ是后来的教育。

12月19日(8)

  • 1.所有道德准则孩子们必须自己体验,然后形成他的一种行为才可以,切记,道德准则不可以强迫,只能引导。如果一个孩子按照道德准则去做事时,他体验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外界带来的痛苦,他将来会怎么样?会放弃。年龄越大放弃得越快,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所谓叛逆。叛逆是孩子他心的一种本能。
  • 教育非常强调三个字——“慎于始”,第一次要特别重视。第一次是记忆的产生点,这个点一旦产生会持续。教育家们谈到:“只有在集体和老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所以,作为家长如果您想慎于始,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激发他的上进心。他的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出现,好习惯因此就养成了。

12月20日(9)

  • 很多家长孩子做好了,没有任何肯定;孩子做错了,一定要挑出米而且要把那个做错的地方无限地放大。他做好是应该的,坏的正是我要纠正的,这种阅卷式思维不适合孩子行为成长,答对的地方打个√,答错了的地方会画个大×,最终正确的行为就越来越少,错误的行为他会逃避。不是逃避那个行为,是在逃避那个行为所带来的痛苦。
  • 没有坏孩子,只有被教坏的孩子,教育要“慎于始”,比如说,孩子第一次迷上网络时、第一次说脏话说谎话时、第一次占便宜时,出现第一次,这是处理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把他的“源代码”修改好,他就会有下一次。一旦发现马上给予调整,不用讲太多道理,只是给他一个小苦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得逞。可是大人往往做不到,孩子一启动贪嗔痴,一哭一闹,马上就妥协。最后越大越管不了,不是管不了,是孩子从小已经把大人算准了,捏在了手里。在家里横冲直撞,到社会一败涂地。

12月21日(10)

  • “少年一步、人生百里。”平常我们看的教育都是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初中高于小学,高中高于初中,越往后越深,所以会觉得小孩子教育不重要,大学教育才重要。在少年时是形成心性的最黄金时候,不是知识,心性越往前成长痕迹越深,往后已经被固化了,不好扭转。这里说的“少年一步”,少年时每个善恶行形成的心性记忆,最后“人生百里”,他长大以后会按照这个代码程序去做。就像从小给孩子打免疫针,种牛痘,孩子从小种下了,一辈子不活这个病,因为他有了免疫力。

12月22日(11)

  • 1.弘一大师当年论述教育,他说人生最不幸处有三: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孩子从小乱说话,没有得到及时的提醒和惩诚,祸不及,养成了习惯,以为话可以一直这样说。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然有一次投机取巧、居然事办成了,以后他就会一直喜欢投机取巧。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偶然有一次做了一个错误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倒获小利了。比如说,孩子要买玩具,妈妈不给买,孩子就打滚,一打滚玩具有了。按照这种心理推导、他下次看到玩具还会继续打滚,然后继续得到。打滚是他获得那个玩具的招法、伎俩。
  • 教育先做什么?先养正。孩子从小如果没有养正,陷人贪、嗔、痴,直接影响他的未来命运,比如说,贪心过重的孩子,他表现为对自己所爱好的东西过度贪执,没有满足,表现为吝啬、贪婪、好占便宣、见利忘义,愈演愈烈。这种惯性一且形成,未来命运就是贫穷少财,有钱也不快乐,即使有钱也是一个穷人。怎么造成的?积小成大,积欲成恶,都不是突然出现的。

12月23日(12)

  • 比如孩子上幼儿园前半年就要做铺垫,很好的渲染上园多快乐,让孩子看到园里的快乐,让他感受一下,然后向往,然后想象,在心上种上快乐,形成快乐的记忆。这样他到了陌生的世界心就不会恐惧。
  • 愚痴,这种孩子表现为不懂善恶美丑,不懂伦常人理,不会爱,极度自我,沉迷娱乐无度,习性很重,这种孩子后来命运很薄,又可恶又可怜。其实都是父母没有正确引导,父母在善恶、伦常上没有极早地去教他,被耽误了因为父母的无知导致了孩子混乱。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教育和养育。等到孩子被搁置社会大门之外,父母才开始着急,但为之已晚。

12月24日(13)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您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父母和老师是什么?是导师,是引路人。孩子处在迷茫时期,他分不清怎么做是对的,完全在于您怎么教。您的身教、您的鼓励、您的肯定、您的引领,使他慢慢找到自己正确行为在哪里,同时您的及时制止会让他知道,这个错了,他下次就不做了。所以,制止他的某些行为时,既是对他的及时帮助,更有对他的深深理解。成为孩子道德的引路人,孩子会很爱您。

12月25日(14)

  • 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读书,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是没有内在动力的。所以,让孩子的学习有意义,第一步,把学习转为善业,让他所学的学科都是用来利益社会的,不是无目的地学,为什么学语文?学外语?都是用去服务社会。这是父母老师要做的事情,从小引导,引到善业。第二步,把善业转为乐学,让他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给孩子设基础课,难度一定要适宜,因为一旦过难会造成没了“兴”,孩子会有挫折感,慢慢就没兴趣了。还有一个关键是考试。考试要特別小心,考试还是为了建立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考试伤了孩子心性,后面兴趣就没有了。所以不建议低年级孩子过早地排名次,一旦孩子的排名靠后,他会形成一种心理印象,我天生数学不好,以后他就不愿意学数学。

12月26日(15)

  • 把学习转为善业,它和生命相关,再转为乐学,入孩子心,就会持续。有两个建议:第一,不要让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这样他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动力,尤其到了初高中以上的孩子。第二点,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之始就倍受打击,形成那个苦的记忆,这样他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学习。跟孩子讲道理没用,道理他不是听不进去,可是他的心很苦,于是出现逃学少年。
  • 童蒙养正:童蒙说的是孩子的本来状态,孩子带着本善的心,希望有幸福人生。养正是什么呢?家长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长养他的善心,提前建立正确的心性。长养这个正确的心性才是大事,孩子可以学音乐,可以学美术,但一切要回到养正上,回到调整心性上去,让内心变得越来越清净,趣来越善良。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事。
#关志刚##国学##家道传承#
1
《家道传承》之孝心一开百善生
上一篇
《家道传承》之利他是根本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聚合文章
教育部:考生应14天前抵达高考注册地
10月前
新华生涯教育师资培训初阶(第七期)招募学员
11月前
击鼓:同行万里,筑梦人生,什么是“新华生涯研学营”(直播预告)
11月前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11月前
1
相关文章
2021年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方式汇总
“后疫情”就业季
欧洲大学协会推出《欧洲大学终身学习宪章》
招募6名服务志愿者(四川凉山3名、巴中3名)——新华生涯夏令营
关于我们

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简称:新华教育基金会),于2007年7月2日获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在浙江嘉兴正式注册成立,创办人为王建煊先生。2021年初,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将“项目研发部”升格为“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旨在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和研究项目,探索激发学生内驱力、构建良好品格的全人教育体系,并持续激发一线教师的热忱和创造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现代化教育。赋能未来,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梦!

目录
我要捐助 项目介绍 专家智库 志愿服务 关于我们 新华生涯教育 1对1咨询 生涯访谈 师资培训 生涯营会 共读社区 生涯践行 新华心理健康 心理研习营 心理督导 心理读书会 心理益合集 心理开放麦 新华品格教育 珍珠社 体验式教育 育珠故事 名师讲堂 教案汇编 珍珠成长 赋能未来 政策动态 专家观点 访谈对话 线上直播
友情链接
七彩世界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ICP备09080143-1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49号
  • 我要捐助
    • 项目介绍
    • 专家智库
    • 志愿服务
    • 关于我们
  • 新华生涯教育
    • 1对1咨询
    • 生涯访谈
    • 师资培训
    • 生涯营会
    • 共读社区
    • 生涯践行
  • 新华心理健康
    • 心理研习营
    • 心理督导
    • 心理读书会
    • 心理益合集
    • 心理开放麦
  • 新华品格教育
    • 珍珠社
    • 体验式教育
    • 育珠故事
    • 名师讲堂
    • 教案汇编
    • 珍珠成长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专家观点
    • 访谈对话
    • 线上直播
热门搜索
  • 2018级
  • 生涯规划
  • 关志刚
  • 家道传承
  • 国学
  • 新华珍珠班
  • 敏实珍珠班
  • 临洮二中
  • 悦宝爱心珍珠班
  • 华保珍珠班
  • 珍珠社
  •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 华保宏星团队珍珠班
  • 捞王爱的珍珠班
  • 2017级
  • BB珍珠班
  • 白银一中
  • 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中学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150 文章
0 评论
193 喜欢
  • 1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