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传承》之孝心一开百善生
12月8日(1)
- 1.孝道,是儒家教育的根本是我们中国人家庭教育的传家宝。现在很多老人得不到赡养是什么原因呢?第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没有教孩子要敬孝。第二,社会风气比较麻木,舆论对不尽孝的儿女没有批评和谴责。第三,父母本身身教做的不好,如果您能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您的孩子一定会孝敬您,这就是家道传承。
- 2.不传承孝道的家族未来命运会如何?家族未来会怎么样?一个不孝顺的人,他没有感恩心、自私,不懂得利他也没有责任心,他的事业和婚姻都会受到挫折,即使现在成功最终也会失败。一个不传承孝道的家族,没有一个好的家道和家风,子女都不会孝顺,晚年很凄凉,家族会越来越衰败,甚至没落。
- 孔夫子说:“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取就是过度的溺爱不是一般的爱,完全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放弃了对老人的赡养。那么这个家族就露出了不祥之兆。因为孩子不会得到正常的教育,用不了几代,家族就衰落了。
12月9日(2)
- 古人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如果我们自己能够行孝道,这个家族一定不会出叛逆的儿子,如果我们的儿子能孝,这个家族一定不出叛逆的孙子。
- 我们深刻分析之后会发现,就一个不孝顺,会给孩子一生带来这么多问题,而在教育上,很多家长一不小心就疏忽了。夫子《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孝道,它是品德教育的根。
- “少年不行孝,无以入人道!”如果从小没有学习过孝道、没有行过孝道,他的仁爱心不能被启动,行孝的人一生平安快乐,不孝的人一生不顺,我们说:行孝是福,不孝是苦。不孝的人看不到自身不孝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却要承受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一次次的折磨。
12月10日(3)
- 教孩子教道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我们先来做就是我先行孝,做好榜样。第二步,带孩子一起行孝,当我们去孝敬家中老人的时候,让孩子来参与、陪伴。第三步,给孩子创造行孝机会,先是对我们家中的老人,然后是对我们,让他们独立去做,独立感受他和长辈之间、和父母之间这种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这样持续下去就会形成习惯,变成了他内心的感受,当他内心形成了这种感受以后,孝心就培养起来了。
- 孝养父母有四个层面:第一,养父母之身,“亲所好,力为具”,能够让父母衣、食、起居、健康,得到很好的照顾,包括家中大事、小事,让父母身体能够安宁。第二,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情愉悦,陪父母说话,做父母开心的事。第三,养父母之志,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父母看到儿女很争气,很成才,让父母以我们为荣,为我们感到骄傲。第四,养父母之慧,父母有他们的人生,未来,我们希望父母能够在自己内在世界获得更多的了解,成长,去学习圣贤文化,开启父母的智慧,让父母找到自我成长的乐趣。
- 如果父母没有在您身边,不要紧,经常打电话,您好好成长,好好工作,这也是孝父母。无论是在身边不在身边,常念父母恩,所以行孝在行,行孝也在于心。
12月11日(4)
- 孝道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首先不是教孩子,是教我们,如果我们不孝,家庭教育怎么都教不好。我们如何孝敬我们的父母,决定了整个家庭教育未来的走向,决定了您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 孝是一个人打开心门的钥匙、对治自私的良药、是净化心灵的清流,它不仅适合于孩子,更适合于我们。孝能转变我们的家风,能改变我们的心性。我们自己改变了,孩子就改变了。只有当我们去真正行孝时,我们才会发现,当我们去行孝时,我们才会发现我们是一个不孝的人。能发现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门就打开了,心就被净化了。然后我们再用孝道去引导、教化我们的孩子,教育就启动了,整个社会风气也慢慢转化了。古人说:“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根,一孝百善生,有了这个孝根,孩子各种美好的品行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