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传承》之长善
3月9日(1)
- 家庭教育第四把钥匙:长善。家长和老师去增长、激发孩子的善行和善心,就是长善。孩子做了六种行为:孝悌、感恩、勤俭、利他、诚敬、立志爱国,可能有两个对,四个不对。通过长善,把那两个对的给以确认,您长哪一个行为的善,哪一个行为将会被持续,对的慢慢持续,不对的慢慢就没了。孩子在父母不断地确认中认识世界,前进每一步,这就是长善。
- 教育孩子,首先一定要发现孩子。发现问题更要发现优点,通过长善,问题慢慢被化掉,每次确认对他都是一种反馈,他也会观察和琢磨:我这么做对了,老师都表扬我了,我要继续这么做,我很开心。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及时确认,会触动孩子的心,习而入心为惯。
3月10日(2)
- 孩子像一块绿地,一长善,长出大树来,不长善,野草丛生。树长高了,草就不生了,很多坏习惯坏行为慢慢就消退了,人一旦高尚以后就不喜欢庸俗。养成好习惯本身就是去除坏习惯,好习惯一建立,坏习惯就走了。
- 没有坏孩子,没有笨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方法。
- 家长做好长善,要注意几个小误区:
第一,传统老观念,吝于表扬孩子;
第二,挑问题专家,以为这就是教育;
第三,不明善恶,不知该长什么;
第四,孩子没有“善”,让我怎么长。
3月11日(3)
- 父母不明善恶,不知道该给孩子长什么。比如,孩子学会了占小便宜,这个不能长;孩子学会主动学习了,学会礼让同学了,懂礼貌会和大人说话了,会帮父母劳动了,这个要长。我们说的长善,父母一定要清楚哪些该长。有人担心长善会长出孩子虚荣心来,如果您长的是善,就不会,因为善里没有虚荣,虚荣里没有善。
- 孩子没有善,怎么长?先使作善,再长善,反复循环使用。来,帮妈妈拖拖地。哎哟,这地拖得真干净,轻轻松松两招就使完了,一个使作善,一个长善,出手非常快,化人于无形。孩子是可以批评,但这种批评是一种爱,是一种引导,不是指责。孩子感受得到,而且在批评之前依然可以长善。在理解和爱的前提下去批评他,孩子改正以后,还要再次肯定他,跟着一个长善。如果没有爱,没有肯定,就变成了一味地指责。
3月12日(4)
- 鼓励长善不是一般的鼓励,而是一套完整的方法。先弱化恐惧,再给予信心,再教会方法,再及时背定,他慢慢就会自信。人心的力量非常之强大,当人自信以后,无所不能。
- 长善的要点:及时、真实、细节。一定要在当下那个最关键的时候确认,擦黑板了,马上长善,扫地了,马上长善,而且要真实,因为小孩子的心是真的。长善尤其是对小孩子,越细节越好,不然他听不懂。
- 长善还可以借助很多手段,比如文字、图片、视频。把孩子的行为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孩子看,写给孩子。还有一种长善方法叫反长善,孩子缺少什么就重点长什么善。比如孩子不太愿意干家务,这时候您指责他没有用,越说越不干。先悄悄来一个使作善,然后马上进行反长善,肯定他。
3月13日(5)
- 心性成长有四个关键点,眼见、耳闻、身行、意思,而四把钥匙上所施下所效、顺其善顺其愿而教、使作善、长善,刚好符合入心的这四个关键。眼见耳闻,落实在上所施下所效;顺其善顺其愿而教落实了耳闻和身行;使作善落实了身行;长善落实了意思。四步反复经常使用,这就是调心最根本最简单的模式。
- 孩子在小学之前,0到12岁,眼睛和耳朵基本是无分别接收,他只要接触过的人和事,一定会存储进来,也不懂抵挡回避,所以这个时期重在心性保护和培养。初中高中这六年,孩子的心性基本已经打好底子。大脑有了思考能力,这时候正是帮他建立知见(价值观)的好时候。多学历史,多读经典,建立正知正见,上大学以后,主要在明志、求知、立事上。明志就是知道自己这辈子的理想,开始求知,找自己专业,为做一番事业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