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 我要捐助
    • 项目介绍
    • 专家智库
    • 志愿服务
    • 关于我们
  • 新华生涯教育
    • 1对1咨询
    • 生涯访谈
    • 师资培训
    • 生涯营会
    • 共读社区
    • 生涯践行
  • 新华心理健康
    • 心理研习营
    • 心理督导
    • 心理读书会
    • 心理益合集
    • 心理开放麦
  • 新华品格教育
    • 珍珠社
    • 体验式教育
    • 育珠故事
    • 名师讲堂
    • 教案汇编
    • 珍珠成长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专家观点
    • 访谈对话
    • 线上直播
首页 › 未分类 › 《家道传承》之养子使作善

《家道传承》之养子使作善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4年前发布在 未分类
2,513 0 0

3月3日(1)

  • 教育的核心提炼一下,所谓教育,关注的是孩子ー生的幸福,一生的命运。命运的核心枢纽在心上,化养这颗心的方法集中在两个字:知和行。知行的反复循环,形成心的变化,影响着命运。这里的知和行是正知和正行,不是知识。知识教育属于正行中的技能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孩子正确行为的能力。所以要学习知识,包括生活常识和专业知识,要报效国家,需要学知识,需要学专业。所以单纯地做知识教育,不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整体的幸福,因为还缺少材料,独木难撑。
  •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教在干什么?文、道、学、知。教育的育在干什么?化、德、习、行。教育的四把钥匙。“上所施下所效也、顺其善顺其愿而教”,都偏重教,“养子使作善也”就是育的功能,父母、家长、老师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做那些能利益他人的事,这个过程就叫做使作善也。

3月4日(2)

  • 在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当中,陶先生遇到问题没有慌,没有着急,没有训斥,没有指责,她用了一整套正确的方法,最终孩子变了。这故事不是简单给糖果,童年的很多事情都是借事来养心,而心是指向未来,这正是老师应有的的高妙之处。
  • 为什么家长要使孩子作善?那是家长的责任,您是引路人,您要创造,要去推动。为什么孩子要作善?因为只说不作他没有体验。作什么?作善,善和命运有关,和心有关。善会养心,会立命。当我们对孩子顺其善而教,孩子有了正知以后,必须要跟着正行,在行中会有成长的喜悦,久而久之养成了好习惯。养子使作善也,这把钥匙强调的是“行”,在知之后及时地跟上行。有知而无行,习惯养不成。

3月5日(3)

  • 当孩子知行不断反复的时候,会形成一种大脑思维,就是知行的惯性连接,提高孩子的行动力。如果从小孩子总是知而无行,等于剪断了这个知行转换的链条,他的行动力很差,学什么,都是学过就过了,心没有力量。这个链条在哪里?在人的心思维当中。我们看到很多人闻道即受,闻道即行,这是从小父母培养出来的。也有很多人知而不行,从小这个链条被剪断了,所以在孩子看来,只要每次听妈妈说听爸爸说,说完就结束了。没有行,因为他的惯性是这样的!
  • 行有什么好处?它是孩子和社会的自他互动。您看,我要给您倒水了,我要给您煮面条了,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在自他互动中,开始学会为他人着想,这时他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这是妈妈,这是奶奶,这是老师。老师每天搬作业本这么沉呢?我帮老师搬吧。能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会反向认识自己,发现我也能搬作业本啊。然后会反省,我怎么今天才意识到要帮老师搬作业本,昨天怎么没有帮老师呢?真对不起老师,以后我要帮您。人和这个社会互动越多,认识越明白,对这个世界认识就越清楚,对自己认识就越清楚,会行的孩子,反思力强。

3月6日(4)

  • 养是我们给予孩子照顾,育是孩子来帮助我们,两个方向。育,养子使作善也,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如果您一直在养,没有育,养到十八岁,还给他洗袜子,孩子就永远长不大。您给孩子洗衣服那叫养,孩子给您洗袜子那叫育,孩子什么也不会干,是因为您没育过。一旦有一定能力以后,就要育了,没有育,不成人。
  • 让孩子去力行,他就会有感受,再力行,再感受,反复循环最后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就是力行、感受,力行、感受,就这样反复不断地入心。习惯的习就是力行,惯是心加上贯,贯是注入,注心里去了,久习成惯。

3月7日(5)

  • 对小孩子为什么我们更强调使作善呢?孩子教育和大人教育有些差别,大人是先明理,再去做,做久了变成习惯。小孩子可以简单一点,您使作善就可以,创造一个机会就行。力行,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再明理。大人偏重于知行,小孩子偏重于行知。
  • 与使作善相悖有几个误区:
    第一,喜欢说教,重理不重行。讲一堆大道理,然后就结束了。对孩子不能老讲道理,尤其是人文教育,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行法一定要加进来,不能满堂灌。上了一堂礼仪课,孩子们一个礼仪都不会,还怪孩子们。
    第二,急于求成,忽视孩子成长规律。习惯入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要急求结果。
    第三,父母太勤劳,孩子无善可作。太勤劳的父母养出一个不勤劳的孩子,全是家长的责任。不知道教育的原理,还自认为都是为了孩子好。好好写作业去,考上大学就行。

3月8日(6)

  • 对小孩子来说:
    第一,要多行,不宜多讲。好习惯是行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讲十遍不如做一遍。
    第二,要慢不要快。教习惯不用着急,一旦学会受益一生。慢就是快,快就是慢,咱们不是比短跑。18岁以前学会那些主要的,什么都不耽误。
    第三,要鼓励不要指责。在教孩子习惯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痛苦的记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成人,最怕贴黑标签:你真笨,你不行,你天生不是这块料,请对孩子们口下留情!
  • 为什么不要指责?如果孩子开始尝试做的时候,被指责,就在心里形成了苦,形成苦以后,他下一步就不想做了,他开始逃避找借口。包括孩子上学都是,不是不想上进,是不愿意接受在学校的那种心灵痛苦,所以他要选择逃避。孩子内心想上进,您要给他这个过程。
  • 做教育,要在鼓励中等待,在等待中鼓励,给他希望、给他信心、给他方法、给他祝福,让孩子有个奔头。当孩子看见希望时他愿意做,当孩子有信心时他愿意做,当孩子有方法时他愿意做,当孩子被祝福时他愿意做,这就是使作善的那个“使”字。信心、方法、祝福、肯定,这都是我们使作善常用的模式。

#关志刚##国学##家道传承#
0
《家道传承》之顺其善顺其愿而教
上一篇
《家道传承》之长善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聚合文章
教育部:考生应14天前抵达高考注册地
10月前
新华生涯教育师资培训初阶(第七期)招募学员
11月前
击鼓:同行万里,筑梦人生,什么是“新华生涯研学营”(直播预告)
11月前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11月前
相关文章
2021年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方式汇总
“后疫情”就业季
欧洲大学协会推出《欧洲大学终身学习宪章》
招募6名服务志愿者(四川凉山3名、巴中3名)——新华生涯夏令营
关于我们

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简称:新华教育基金会),于2007年7月2日获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在浙江嘉兴正式注册成立,创办人为王建煊先生。2021年初,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将“项目研发部”升格为“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旨在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和研究项目,探索激发学生内驱力、构建良好品格的全人教育体系,并持续激发一线教师的热忱和创造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现代化教育。赋能未来,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梦!

目录
我要捐助 项目介绍 专家智库 志愿服务 关于我们 新华生涯教育 1对1咨询 生涯访谈 师资培训 生涯营会 共读社区 生涯践行 新华心理健康 心理研习营 心理督导 心理读书会 心理益合集 心理开放麦 新华品格教育 珍珠社 体验式教育 育珠故事 名师讲堂 教案汇编 珍珠成长 赋能未来 政策动态 专家观点 访谈对话 线上直播
友情链接
七彩世界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ICP备09080143-1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49号
  • 我要捐助
    • 项目介绍
    • 专家智库
    • 志愿服务
    • 关于我们
  • 新华生涯教育
    • 1对1咨询
    • 生涯访谈
    • 师资培训
    • 生涯营会
    • 共读社区
    • 生涯践行
  • 新华心理健康
    • 心理研习营
    • 心理督导
    • 心理读书会
    • 心理益合集
    • 心理开放麦
  • 新华品格教育
    • 珍珠社
    • 体验式教育
    • 育珠故事
    • 名师讲堂
    • 教案汇编
    • 珍珠成长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专家观点
    • 访谈对话
    • 线上直播
热门搜索
  • 2018级
  • 生涯规划
  • 关志刚
  • 家道传承
  • 国学
  • 新华珍珠班
  • 敏实珍珠班
  • 临洮二中
  • 悦宝爱心珍珠班
  • 华保珍珠班
  • 珍珠社
  •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 华保宏星团队珍珠班
  • 捞王爱的珍珠班
  • 2017级
  • BB珍珠班
  • 白银一中
  • 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中学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150 文章
0 评论
193 喜欢
  • 0
  • 0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