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传承》之立志与爱国
2月5日(1)
- 明代大儒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如果没有立下志向,一生做不成大事。这句话出自于《教条示龙场诸生》。
- 省庵大师说:“修行急务,立愿为先。”佛门中人想修行,最着急的事情是先立愿。诸葛亮在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说到“非志无以成学。”没有志向,就不足以成就大学问。
2月6日(2)
- 对志向做了一个概括:什么是志向,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致力于在某一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这里有三个要点:
- 第一,志的方向是为了谁?是不是为了自己?不是,是为了人类,为人类什么?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第二,致力于某一领域,或者在文化、教育、政治、科技、文学、艺术。第三,在某一领域怎么样?做出重大贡献,不是一般的贡献。
- 为什么要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乃至为宇宙呢?因为心量越大,格局越大,力量越大,事业越大,成就越大。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
- 利益他人越大,越多自己受益越大、越多!《道德经》说:无私故能成其私!利他是真正的自利,利己是真正的害己!这是宇宙的法则!
2月7日(3)
- 志向的三个内涵:第一,有志向的人,他一定是利他的,不仅是利他,而且是利众。第二,有志向的人,他一定是大善。小善也可以做一个好人。第三,有志向的人,一定是爱国的,心中没有祖国的人,没有大志向。
- 当孩子从小知道为国家、为社会做奉献时,他已经走上了立志成才之路。说我要立志,可我不爱我的国家,这个志是假的。人类历史上所有那些伟大的人物,都爱着他的祖国,也关心着人类命运。所有那些有大志之人,都是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 台湾忠信学校长高震东在演讲中讲过这样一段话:“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胎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高级读书份子都不爱国,怎么能够让老百姓去爱国呢?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也有人狡辩说,我不爱国爱人类行不行?“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是行不通的。我们先要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才能到达爱人类。祖国和人类也不冲突,因为整个祖国属于人类的一份子,我们国家强盛了,就能帮助到整个人类。所以,从祖国富强做起,这就是对人类的贡献。
2月8日(4)
- 志向有三个特征:第一个利众为志;第二个大善为志;第三个爱国为志。您希望您的孩子一生有所成就,就要从立志开始。他必须有利众的心、大善的心,爱他的祖国,这不可以马虎。这些思想观念一模糊,孩子的志向就没了,纵使有好天资也无大作为,只是谋一个好生活而已,多可惜。
- 如何教孩子立志呢?立志的方法分为两大部分,一内一外。内在长养他的善心,外在增长他的见识。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去长养这个善,让善心得以养壮、养大,大善为志。第二在外在环境上,增长他的见闻,他有了善心就会有利益大众的想法,打开见识以后,他就会选择。打开见识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孩子清晰自己喜欢的领域,二是见到相关领域的名人,心中有榜样,榜样力量是非常大。
2月9日(5)
- 养善应怎么养?从小积善行,积小善成大善,大善为志。生活中的小事(孝、悌、忠、信)帮妈妈、帮老师、帮奶奶、帮邻居、帮同学,都是善。这些善做多了,积累起来就像山一样,越垒越高,垒到一定高度,就看到志向了。他能读懂古人,他的心性就被提高了。
- 如何增长见闻?人到达不了自己所不知道的高度,首先要见过高尚,见过伟大,见过大境界。长见识不是去五星级饭店,而是了解人类历史上那些有大贡献的人,知晓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这才是长见识。人类的几大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雅典的苏格拉底,还有各个领域里很多重要人物都是孩子要了解,要学习的榜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看得远,必须要站得高。
2月10日(6)
- 立志几个步骤:
第一,积小善成大善;
第二,增长见识,选择一个领域;
第三,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随明师学!要找到那些明白的老师,不是“名”师。《弟子规》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孩子跟着这些好老师,就会德行每日前进,过错天天减少。 - 孩子像一部车,志向是他内在的力量,是他前行的源动力,是点燃动力的钥匙。没有志向,车自己不发动,我们不能推他一辈子!我们也会老的,一撒手车就不走了。即便我们能推他一辈子,想想推和拉的行进速度和他自己发动后的行进速度怎么能比呢!所以孩子从小立志很重要!
2月11日(7)
孩子为什么没有志向?
第一,孩子的善心从小没有被滋养过。忙着上课、写作业,到后来善心越来越枯萎,越长大离志向就越远。
第二,家长错误地以为出名就是志。以为孩子能出很大的名,被人关注了,那就是得志了。这个和志没有关系,只是浮云而已,有大志的人对名是淡泊的。
第三,要小心外部世界的误导。如果孩子们所接触的世界里缺少伟人,没有可以效仿的对象,只能看到暴力、金钱、一切没有责任和道德的爱情,他会分辨不清楚什么是人生的榜样。很多电视剧把孩子们扔进了虚拟的世界。
2月12日(8)
- 孩子从小养成了逐利的心,贪钱。一个人从小对于财富过于贪婪,他一定会损耗志向。“志在俭中养,欲从奢处生”。人在生活俭朴的时候,自我欲望会下降,对别人的关注度会增加,可是一旦奢侈以后,感知他人的能力破损,没有志向。
- 玩物丧志。当前学生网络成瘾很严重,他们对于网络依赖很厉害,这些网络、电子产品的过量使用,学生长期沉浸期中,志难立。
- 因情色而损志。色情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它会乱人的名节,损人的身心。现在社会误导,孩子放纵。该养的善心没有养上去,不该泄露的精气神被泄露没了,没有出现与之相匹配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