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传承》之俭以养德
1月27日(1)
- 曾国藩曾经感叹道:“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自古以来,有钱人家一般来说,一代就享用没了,他的子孙开始骄奢放逸,然后身无正业,游手好闭,最后在路边乞讨。能够幸延一二代的都不容易。
- 古人叮嘱我们“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有九败”。把钱留给子孙,做世代富贵的打算,十个家族有九个郡会败掉。这样的路在古代多少家族都走不通。因为孩子内心被污染,志向被消磨,人变的放逸,很多问题就出现了。父母却认为这就是对孩子好。
1月28日(2)
- 奢侈生活对孩子有五方面的害处:一消耗福德;二增加欲望;三增长习性;四致使愚痴;五折损志向。
- 孩子福德越用越少,欲望越来越大,习性越来越重,脾气大不能自制,导致他愚痴,没有思想,志向立不起来。思想是混乱的,不能深刻,完全跟着情绪跟着欲望走。
- 请葛亮当年教育他的孩子,《诫子书》开篇讲到“俭以养德”,一定要俭朴。俭朴不是因为咱们家没钱、花不起,是因为俭朴对孩子最有利。俭朴的俭字就是减字,要减欲望!欲令智昏。欲望起来智慧就没了,欲望一减智慧就上去了。所以古人为了开启孩子的智慧,从小必须过俭朴生活,保持孩子心的清净,不受污染。
- 何谓养德,从心生,心清净,心善良,自然生德,这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感知他人的能力和自我觉知的能力。
1月29日(3)
- 1.《资治通鉴》里讲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是按照家道,等于把孩子害了,长大后一事无成,事业不像事业,家庭不像家庭。
- 2.父母很苦恼,可这谁造成的?不成器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他勤劳吗?他俭朴吗?没有坏孩子,只有被教错的孩子。很多家族虽然有钱,对儿女钱财上看得清清楚楚。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母亲说过:“子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留财亦是空。”叮嘱郭鹤年,不能留钱财予后人。
1月30日(4)
- 孩子太俭朴了,将来会不会很寒酸?不会。俭朴的原则是什么,《弟子规》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循分,称家,符合他的身份,符合家庭条件,刚刚好就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饮食不要挑剔,吃得刚刚好就行,也不要过量,过量会伤身。俭朴从哪里算起?就是在欲望和正常需求之间那条线,能满足正常需求就可以,一过线就是欲望。
- 保持俭朴家风,从谁做起?从我们家长做起,勤俭持家。越勤劳的孩子,长大后越快乐;越俭朴的孩子,长大后越富足。因为他内心没有那么多欲望,很容易知足。俭朴让孩子养心,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