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 我要捐助
    • 项目介绍
    • 专家智库
    • 志愿服务
    • 关于我们
  • 新华生涯教育
    • 1对1咨询
    • 生涯访谈
    • 师资培训
    • 生涯营会
    • 共读社区
    • 生涯践行
  • 新华心理健康
    • 心理研习营
    • 心理督导
    • 心理读书会
    • 心理益合集
    • 心理开放麦
  • 新华品格教育
    • 珍珠社
    • 体验式教育
    • 育珠故事
    • 名师讲堂
    • 教案汇编
    • 珍珠成长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专家观点
    • 访谈对话
    • 线上直播
首页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红色基因代代传

红色基因代代传

赵, 正勇
赵, 正勇
2年前发布在 政策动态
849 0 0
2021-03-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栉风沐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年的峥嵘岁月,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的青少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少年有志气,国家有未来。只有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江山才能永不变色,党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

“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

“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18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收到了最美的儿童节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以给革命老区小学生回信的方式,强调红色基因教育,更富时代深意——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今天的中国从何处来,新时代的中国向何处去。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2016年4月,在参观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明确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的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认为,加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是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铸魂。教材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充分利用好课程教材主渠道,有利于在广大儿童青少年心中厚植红色基因,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7年9月1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的新生走入新校园时发现,新学期的新书格外“新”,他们迎来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朱德的扁担》《为人民服务》《黄继光》……一个个革命人物鲜活生动,一篇篇课文意味深长,革命传统教育在统编教材中得到加强。

据统计,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学40余篇、初中30多篇课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这是一本站在历史节点上的教材,背后是凝结着140余位编者耗费5年心血的“国家行动”,帮助广大青少年儿童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

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9年已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高中阶段三科统编教材2022年前将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更是进一步指导了学校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

历史虽已远去,但精神永放光芒。青春隔着时空对话,相同的红色基因产生强烈共鸣。

以战争时期小推车支前、战地救护等为情景设计比赛,在山东临沂,学生深度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英勇,在具体、形象、直观的场景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的实质。

红色故事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作坊、红色书屋、红色影院,在江西瑞金,这些“红色驿站”让宏大的历史变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学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补足精神之“钙”。

唱红歌、讲红军故事、走红军路,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告诉下一代,我们怎样走来,未来去向何处。

瞻仰革命遗址,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事迹……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全国广大儿童青少年在学习革命传统的大课堂中汲取成长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政课建设发表论述,他说:“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场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改革创新攻坚战打响。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中央和教育部文件密集出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四梁八柱”基本定型。

37所全国重点马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党的创新理论“飞入”思政课堂,思政课的主题、主线更加旗帜鲜明。

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教师队伍建设创优行动”“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教育部系列年度专项工作接续展开,思政课的“春天”到来。

国企领导、地方党政领导、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成为一种“时尚”,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106411人,这是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首次突破10万大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规模和能力素质快速提升。

从教材的分学段一体化,到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的嘱托正在有力落实。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显著增强,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高了。

“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成为有温度的课程,这是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说。

“小鬼,快跟上,别掉队。”戴上VR眼镜,长征路上的漫天飞雪、万丈悬崖出现在眼前,衣衫褴褛的红军从眼前走过……北京理工大学将虚拟技术引入思政课,那些远去的历史重现眼前,思政课“活”了,也火了。

数据最有说服力。一项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20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9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赞扬这样一群年轻人“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这是怎样一支青春的队伍?

从延安到古田、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小岗村到闽宁镇、从嘉兴南湖到大庆油田,他们走进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城乡社区,传承红色基因、了解国情民情、接受思想洗礼,用自身所学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就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全国已有170万名大学生、38万个团队接受了这堂有挑战的创新创业实践课、有温度的红色思政大课教育。

“当代青年要在历史的大坐标中找准人生的小坐标,勇敢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重任,始终与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爱国奉献中书写出彩人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

2020年的岁末年初,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是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中的一员。他曾与同事们奋战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承担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鼓励他们“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还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发挥自身所长,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南开大学8名学生怀揣从军报国的理想,暂别校园、投身军营,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学生毕业后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学生设计改造乡村闲置房屋,一张张图纸变成了一座座实实在在的建筑,昔日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红色基因永不能褪色。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时刻,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交汇期,广大儿童青少年在红色传承中接续奋斗,一路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创辉煌。(本报记者 欧媚)

本文系作者 @中国教育报 授权发布在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0
创造更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514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上一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 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聚合文章
教育部:考生应14天前抵达高考注册地
1年前
新华生涯教育师资培训初阶(第七期)招募学员
1年前
击鼓:同行万里,筑梦人生,什么是“新华生涯研学营”(直播预告)
1年前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1年前
相关文章
教育部:考生应14天前抵达高考注册地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砥砺十年路 奋进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就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 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我们

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简称:新华教育基金会),于2007年7月2日获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在浙江嘉兴正式注册成立,创办人为王建煊先生。2021年初,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将“项目研发部”升格为“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旨在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和研究项目,探索激发学生内驱力、构建良好品格的全人教育体系,并持续激发一线教师的热忱和创造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现代化教育。赋能未来,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梦!

目录
我要捐助 项目介绍 专家智库 志愿服务 关于我们 新华生涯教育 1对1咨询 生涯访谈 师资培训 生涯营会 共读社区 生涯践行 新华心理健康 心理研习营 心理督导 心理读书会 心理益合集 心理开放麦 新华品格教育 珍珠社 体验式教育 育珠故事 名师讲堂 教案汇编 珍珠成长 赋能未来 政策动态 专家观点 访谈对话 线上直播
友情链接
七彩世界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赋能未来.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ICP备09080143-1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49号
  • 我要捐助
    • 项目介绍
    • 专家智库
    • 志愿服务
    • 关于我们
  • 新华生涯教育
    • 1对1咨询
    • 生涯访谈
    • 师资培训
    • 生涯营会
    • 共读社区
    • 生涯践行
  • 新华心理健康
    • 心理研习营
    • 心理督导
    • 心理读书会
    • 心理益合集
    • 心理开放麦
  • 新华品格教育
    • 珍珠社
    • 体验式教育
    • 育珠故事
    • 名师讲堂
    • 教案汇编
    • 珍珠成长
  • 赋能未来
    • 政策动态
    • 专家观点
    • 访谈对话
    • 线上直播
热门搜索
  • 2018级
  • 生涯规划
  • 关志刚
  • 家道传承
  • 国学
  • 新华珍珠班
  • 敏实珍珠班
  • 临洮二中
  • 悦宝爱心珍珠班
  • 华保珍珠班
  • 珍珠社
  •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 华保宏星团队珍珠班
  • 捞王爱的珍珠班
  • 2017级
  • BB珍珠班
  • 白银一中
  • 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中学
赵, 正勇
赵, 正勇
115 文章
0 评论
6 喜欢
  • 0
  • 0
  • Top